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下降配资专业炒股投资,咳嗽、流涕、发烧的患者逐渐增多。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我感冒了",然后自行服用感冒药。但您知道吗?有些疾病的初期表现与感冒极为相似,认清这些疾病的真面目,才能对症下药,避免把小病拖成大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要分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部分重症流感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流感一般是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部分体温可达39°C甚至更高。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局部症状可能很轻,在还没有明显咽痛、鼻塞、流涕时就会有浑身酸痛、高热、头疼、乏力等症状,全身症状很重。
感冒症状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伪装"
人博卡病毒1型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发出提醒:进入秋冬季节,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一些不起眼的病毒也悄悄盯上低龄儿童,人博卡病毒1型就是其中之一。
人博卡病毒1型属于细小病毒科,这种毒属会引发呼吸道感染。不过和流感不一样,它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出现。作为一种呼吸道病毒,病毒会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和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时候,也可能会导致人博卡病毒1型的感染。
展开剩余60%人博卡病毒1型可谓低龄儿童的“专属威胁”,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要注意,其中,6个月到2岁的小宝宝则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感染后的症状非常接近普通感冒或流感,常见的会有咳嗽、发热,也可能伴有腹泻和呕吐等症状,重症感染时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然而也有少数感染者是无症状的。人博卡病毒1型感染最常见的诊断是鼻炎、急性中耳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急性发作。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性病原体之一,是导致1岁内婴儿肺内感染住院的首要原因,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类似感冒;但对婴幼儿、早产儿、先天心肺病患儿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细支气管炎、肺炎、持续喘息或哮喘、活动耐力下降等严重疾病。
儿童支原体肺炎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在儿童人群中广泛流行,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常见于学校、家庭等聚集场所,易引发同学或兄弟姐妹间的交叉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往往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能出现以中高热为主,持续性干咳、咽喉疼痛、夜间咳嗽加剧等症状。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一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二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三是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
四是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五是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配资专业炒股投资,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发布于:北京市星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