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瑞典萨博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约翰逊在接受采访时证实,继泰国以5.6亿美元敲定4架“鹰狮”战机采购后,菲律宾正与萨博就该款多用途战斗机展开谈判。他明确表示,菲律宾对“鹰狮”的兴趣,与泰国的采购决策及泰柬冲突中的实战表现密切相关配资专业炒股投资,尽管菲方采购流程进度较慢,但谈判正有序推进。
事实上,菲律宾对“鹰狮”的关注可追溯至2016年。当年,也就是所谓“南海仲裁案”之后,萨博就嗅到了商机,计划在马尼拉开设办事处,专门推销“鹰狮”战机。那时候,菲律宾空军的多用途战斗机(MRCA)计划目标是采购12到14架现代化战机,组建一支像样的战斗机中队。
起初,萨博主推“鹰狮”C/D型号争取菲律宾订单,却因瑞典出口管制委员会(EKR)以“担心武器被不当使用”为由拒绝批准,推销计划一度受阻。直至2022年,瑞典出口管制委员会才松口同意向菲律宾出口“鹰狮”的可能性;2023年6月,菲瑞两国在香格里拉对话期间签署国防物资合作谅解备忘录,为“鹰狮”入菲扫清关键障碍。
展开剩余77%从2016年到2023年,菲律宾对“鹰狮”的评估虽断断续续,却始终未中断。2024年,双方进一步签署《国防物资与装备采购实施协议》,明确采购流程指导方针,足见菲律宾对该战机的兴趣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期考察与博弈。
菲律宾对“鹰狮”具有浓厚兴趣,核心在于其性能与自身需求高度契合。作为一款四代半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鹰狮”搭载先进的PS-05/A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抗电子干扰能力突出,还能挂载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甚至包括“流星”超视距导弹,火力配置灵活。
更关键的是,“鹰狮”具备短距起降(STOL)能力,仅需几百米跑道即可起降——这对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空军基地分散且多岛简易跑道无法支撑重型战机的菲律宾而言,堪称“量身定制”。凭借这一特性,“鹰狮”可轻松部署至偏远岛屿基地,执行巡逻、侦察及打击任务。
从菲律宾空军现状来看,其主力是12架韩国产FA-50PH轻型战斗机,虽价格低廉,但空战能力几乎没有,难以满足现代化空中对抗的需求;此外,菲军还有老旧的OV-10“野马”螺旋桨攻击机和S-211教练机,它们则根本无法应对高强度现代化作战。
相较之下,“鹰狮”不仅性能全面,还能无缝融入菲律宾现有指挥控制系统(C4I),提升整体作战能力。萨博还承诺提供技术转让与后勤支持,包括飞行员培训、维护设施建设,这对预算有限的菲律宾极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鹰狮”每小时飞行成本仅4700美元,远低于F-16的8000美元和F-35的3万美元以上,维护简便,堪称“穷国空军”的优选。
尽管对“鹰狮”兴趣浓厚,但菲律宾却迟迟未下定决心,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资金压力,菲律宾2024年国防总预算仅50多亿美元,而14架“鹰狮”采购计划需耗资约20亿美元,占比近预算一半。尽管瑞典政府提出可通过出口信贷支持采购,菲财政与国防部门仍顾虑重重——除战机采购外,菲律宾还需在海军、陆军及内政安全领域投入资金,财政压力显著。
其次是美国的“干扰”。此前美国曾向菲律宾推销F-16V Block 70/72战机,该机型配备先进雷达与武器系统,美方还承诺提供全套后勤支持。2022年美方开价25亿美元供应12架F-16,被菲律宾国防部长直言“太贵”,但F-16作为美国主力出口战机,背后有强大政治与军事影响力,且菲律宾是美国条约盟友,采购美制装备可换取更多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这让菲律宾在“鹰狮”与F-16之间摇摆不定。
不过即便菲律宾最终敲定采购“鹰狮”,也难以实现与我军抗衡的目标。中国空军现役的歼-10C、歼-16、歼-20及未来的歼-35,性能均远超“鹰狮”。歼-16作为成熟重型四代半战机,配备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霹雳-15远程导弹,空战能力全面碾压“鹰狮”;歼-20作为五代隐身战机,更是“鹰狮”无法企及的存在。
更关键的是,中国空军的核心优势在于体系化作战能力——拥有完善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与数据链网络,战机可实时共享信息,形成“群狼战术”。
反观菲律宾,即便装备“鹰狮”,单机作战能力有限且缺乏体系化支持,面对中国空军毫无胜算。此外配资专业炒股投资,中国在相关海域的军事部署早已形成海空协同体系,涵盖航母、驱逐舰及岛礁基地,菲律宾的“鹰狮”即便部署完成,也仅能起到象征性“秀肌肉”的作用,无法改变区域战略格局。
发布于:海南省星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